前言
本書是結合筆者在斯里蘭卡裴拉甸尼亞(Peradeniya)大學的博士研究,以及身為禪修僧親身實修的成果。本書意圖在初期佛教經典和哲學的脈絡下,依據《念住經》所解釋的念住修習,詳細地探索念住的涵義與修習。
對任何殷切地想踏尋佛陀解脫道的人而言,念住及其正確的修習方法,當然是核心的議題。然而,要正確地瞭解並進行念住修習,就必須考量佛陀對於念住的最初教導。有鑑於此,筆者的探討,特別以四部《尼柯耶》的主要經典和第五《尼柯耶》中較早期的經典,作為最重要的文獻來源。
念住是攸關實修的課題。為了確保筆者的探討與實修有實際的關聯,筆者精選了當代禪修指導手冊和相關的出版品作為參考。這個選到的資料主要是基於能否取得,然而筆者還是希望已將絕大多數具有代表性的禪修老師包括在內。此外,筆者也倚重各類討論初期佛教的學術論文和專書,以闡明《念住經》所在的哲學架構和歷史脈絡,如此,《念住經》應當會被理解。這些著作提供理解《念住經》的某段經文或某些用語的背景資料。
為了維持本書行文的流暢與清晰易讀,筆者儘可能不在正文中置入直接的引文或間接的推論,而是使用大量的注腳,來提供重要的參考文獻及額外資訊的討論。一般的讀者可以在第一次閱讀時,將注意力集中在本文,到第二次閱讀時,才讀取注腳的資訊。
筆者儘可能按照經文段落的次序來解說。不過,在此同時,筆者的處理並不侷限於簡單的評論,而是容許有些微的離題以探索相關的論點,並提供背景資料以利於瞭解所討論的段落。
第一章探討關於「念住」(satipaṭṭhāna)的整體層面和術語。接下來的三章,和《念住經》的第二段,就是「定義」的段落,特別是探討「念」(sati)的涵義和「定」的角色。在第五章,討論整部經中在每一個禪修的修習之後,重複出現的一套通用教導---「重誦」。從第六章起,筆者開始檢視念住「直接之道」的實際修習---關於身、受、心、法的隨觀。在檢視這些個別的修習之後,接下來討論此經的最後段落和涅槃的涵義。在本書的結語,筆者試圖再突顯念住的一些關鍵層面,並評估其重要性。
總而言之,此一研討的目的,與其說是為了證明和建立一個特定的見解,不如說是提供建議和省思。筆者期望這些建議和省思能為念住修習開拓新的視野,也期望能鼓舞讀者實際進行念住的修習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